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成為雇主搶著要的「紫松鼠」

現在的就業市場比以往複雜,科技的高度發展,創造新的混合形態工作,而擁有這種組合技能的人才,稱做「紫松鼠」,受到雇主歡迎。想成為雇主眼中器重的「紫松鼠」,需要把握三個重點:符合當下需要和沒有時間性的技能都要精通;讓自己的技能組合更多元,主動跳脫舒適圈學習新事物;把握機會跟在身邊觀察優秀的同事與主管,學習他們的技能。


人才招募人員發明了一個詞,叫做「紫松鼠」(purple squirrel),指的是擁有某個職位所需技能的完美組合、常常不可能找到的搶手人才。

最近的研究顯示,工作的性質變得愈來愈「混合」(hybrid)。隨著科技迅速演變發展,新的工作角色變得日益複雜,而且要求具備的技能組合,比過去這些職位所需要的更廣。


這對剛踏入職場、開始建立職涯的人來說,是很好的消息。隨著對特別符合要求條件的人才有更高的需求,這為個人提供一些機會,可選擇要學習什麼,以取得更廣泛的技能組合。


你可以採取以下三種方式,強化自己的資歷條件,成為雇主眼中的「紫松鼠」。


精進符合當下需要的技能,以及沒有時間性的技能。如果你出於天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而培養了某項技術技能,例如數據分析,或者很擅長某個尖端的程式語言,進而變成世界級專家,這會對你的職涯有助益。但請記住,這情況只會維持一段有限的時間,因為你學會的技能是「有時間性」的知識。不久這世界會轉向另外一種程式語言,可能比你先前學會的更尖端、更符合屆時的需求。


另一方面,如果你天生擅長與人溝通、影響別人、說服別人,這可能就是你與生俱來的技能,必須不斷精進。影響和說服他人的能力,一直都會很有價值、是必備的,這就是所謂「無時間性」的知識。


請思考一下,你應該培養哪些無時間性的技能。可以去上線上課程、讀書、聽專家的播客(podcast),這些都是起步的方式。你結合有時間性和無時間性知識的組合愈強,你就是愈強的人才。


技能組合多元化。只要有機會參與一個在你舒適圈或專業領域之外的專案,務必趕快加入!強烈展現你的主動積極,以及渴望持續學習,會對你很有幫助。


跟隨在同事身邊學習。如果你有時候工作不繁重,有幾個小時較有空,不妨去找其他部門的某個同事,跟在他身邊觀察,學習他的技能。這有助於強化你整體的工作經驗,也讓你的主管知道,你有多種不同的技能。當需要有人幫忙的時候,你一定要自願加入。


整體來說,培養敏捷性和專業成長心態是很重要的,可讓你為目前尚未出現的未來工作做好準備。在這個變動的情勢下,你應主導發展自己未來的職涯,並做好準備,迎接未來的就業市場。


那麼,真正的混合性質工作是指什麼?以行銷為例,這個行業已經因為變動的科技領域而大大獲益。深入了解消費者購買模式和使用者行為的能力,源於「數位行銷」的出現,而數位行銷就是一種混合性質的工作,結合了傳統的創意技能組合(行銷專業人士具備的技能),加上數據驅動的分析技能,才能在這個新的現實情勢中成功。


這個趨勢是雙向的:傳統上只需要分析技能的工作,現在也出現這種「工作混合化」的現象。舉例來說,雇主現在要求資訊科技專案經理或軟體工程師,若要成功,就必須具備良好的人際關係技能、創意上的敏捷性,還要有能力與客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現在的就業市場變得比過去複雜。科技正在改變工作,創造出新的混合式工作。你應該努力培養那些能補充你履歷上不足之處、又能讓你高人一等的技能。(原文)

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7個常見習慣 害你不快樂

我們都曾種下一些因,讓自己陷入不快樂的境地。除非你生來就懂得愛自己,你可能有一、兩個甚至幾十個習慣,是害你不快樂的元凶。專家建議好好檢視自己有沒有這些常見習慣,進而建立不一樣的心態,來避免這種自我破壞的傾向。

1.對特定成果太執著

你如果太執著於做某些事情一定要得到預想中的後果,可能會很容易失望。生命是難以預期、難以控制的,若你太過看重特定的成果,就很容易失落、沮喪。


你該時時提醒自己,儘管你可以控制一部分的人生,但其他部分是取決於機運、他人的決心和其他因素,就像2020年一樣,任何好事、壞事都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不要太依賴自己的預測和想望。


2.自我批評

自我懷疑與自我批評,是人類大腦最常陷入的自然負面循環。


我們多數人腦袋會有一個小聲音,細語著我們的缺點或失敗,或想像中別人在我們背後說的壞話。有時候這些小聲音會從細語變成尖叫,我們就會被這種負面認知淹沒。


不管這些腦海中的負面聲音是大是小,自我批評都是通往快樂與成功的障礙。我們應該保有對自己狀況的實際認知,但這不同於因為不必要的自我批評陷入低潮。


當你陷入這種循環,你要認知到大腦想告訴你什麼,然後去翻轉它。你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最親密的盟友,所以要像對好麻吉那樣對待自己。


3.忘了感激

懂得感恩讓我們能後退一步,盤點人生中珍愛的事物,而不是困在只想到壞事的模式中。


你應該定期花點時間感恩生命中的美好事物,也許一天一次或一週一次,在你散步或洗碗時列出清單,每個月底寫下來也可以。


4.與別人做比較

在社群媒體盛行的世界,你很難避免跟人比較。如果可能,降低你使用的社群媒體頻率,或試著在滑手機時帶著思考判斷。若你發現你會嫉妒網紅、朋友、網路名人,與他們比較那你該提醒自己,對方只呈現生活的一小部分,只要你花多一點時間也可以營造光鮮亮麗的生活,讓別人以為你的人生超完美。不管對誰來說,生命都是不完美的。別再比較了。


5.只活在過去或未來

數千年以來,人類的智慧告訴我們,活在當下是幸福的關鍵,不過我們多數人不是活在過去就是活在未來,卻忽視現在。我們有些人沉浸在過去的心痛、悲劇與失敗中,走不出來,也有些人不斷想著未來,迷失在美夢當中,這讓我們無法完全活在當下。但活在當下,才能讓你更加快樂。


6.太怕冒險

風險很可怕,讓我們暴露在未知當中,但有時候我們應該接受有風險的機會與挑戰,勇敢嘗試,不要為了避免失敗放棄機會。


7.完美主義

跟害怕冒險一樣,完美主義也常常導致害怕失敗,不敢想像沒有完美做好一件事的後果。不過我們應該去學習、去嘗試不擅長的事,不要因為害怕不夠完美阻礙自己前進的腳步。(原文)

每天快樂一點點的秘訣,5個慢下來的小方法

憂鬱的時候,不要逼自己「努力好起來」,給自己一點時間,以及很多很多溫柔,每天快樂一點點就好。英國有名的節目主持人菲恩.卡頓聰明美麗,家庭幸福,事業成功,卻依然得了憂鬱症。她想辦法找到快樂的平衡:不要跟任何人比較,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覺得舒服自在。


要心滿意足,絕對要先做到「快樂的平衡」。說到平衡,大家應該不會馬上聯想到眉開眼笑、興高采烈的模樣,因為我所謂的「快樂」,並不是喜孜孜、甜絲絲,什麼事都好棒棒,而是泰然自若,沉著冷靜的感覺。


做一些會提升情緒的事,可以幫助你達到身心平衡。人活著總是有好多責任要扛,隨時都有壓力,所以保持平衡是很重要的。像我就得在當媽媽、上班工作、滿足創作欲等這幾件事中取得平衡,這樣我才會覺得自己對小孩、先生,以及工作都全心付出,也留給自己夠多的時間和精神。相對的,知道自己有方法可以把事情都拿捏得剛剛好,我就可以全心全意享受一切。


你的平衡跟我的平衡不會一樣。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平衡之道,並且往這個目標不斷努力。


學習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找到平衡其實不太容易,要是突然碰上逆境,就更加困難了。和很多人一樣,我經歷過失落、痛失親友,也受過驚嚇、創傷,有些經驗至今仍跟隨著我,我要很努力才能避免捲進負面能量,把注意力重新放回生命的正面能量上;創傷尤其難擺脫,它彷彿深入每個細胞,像水蛭般緊緊黏著我,死都不肯鬆開。


每個人處理傷痛的方式不同,對我來說,在生活中找到平衡超級重要,給自己一點時間暫停、自省、自我療癒和修復,那些緊緊抓住你的東西才會開始放鬆,讓你重新看見陽光。


我是一個容易走極端的人。當我墜入愛河,我就像自由落體一躍而下,沒有降落傘保護;當我眼中有一個目標,就對身邊的許多事物再也視而不見。我的情緒感受也往往很激烈,所以,取得生活的平衡對我來說本來就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心力,而且要時時警惕自己。


不過我覺得,還沒完全達到平衡也沒關係,這本來就要花一點時間。對人生的看法得從最基本的觀念開始改變,幾乎所有既定想法都要重新設定,速度當然快不起來。


為自己內建壓力鬧鐘

有時候我會給自己太多壓力,以致於累壞了。我想要把很多事情通通做到完美,又常煩惱自己做得不夠,或是擔心自己變得過度自滿。我很幸運,因為我喜歡當媽媽,對工作也很有熱情,所以就算要做的事非常多,還是很開心。像寫這本書時,我就活力充沛,愉悅感像泡泡般咕嘟咕嘟冒個不停。我好喜歡有個目標、計畫,讓我努力去完成,可以把自己的經歷一五一十地寫下來,更是一個宣洩情緒的管道。跟孩子相處,或是錄節目整天後,我就會寫、寫、寫個不停,寫到眼皮都要闔起來了,就算被先生拖上床睡覺,可是小孩又很早就醒來,所以我經常睡眠不足。


我很喜歡忙碌地活著,「人只能活一次」是我的座右銘。我還想做更多事,但我現在懂了,只要超過負荷的極限,我的身體和思緒就會開始抓狂,尖叫著想要一些寧靜。這是我內在的鬧鐘,提醒我該找回平衡了。


這個時代,要不過勞真的很困難,外頭有這麼多機會等著我們,各種壓力催促你拚命做事。我們可能想要或需要更努力工作,覺得自己應該更認真一點,或者要更熱絡地出門社交,就算行程已經很緊湊,還是要儘量擠出時間。我們可能忙著照料身邊的人,卻忘了查看自己過得如何,每天都覺得時間、體力都不夠,沒辦法完成每件想做或必須做的事。


學會辨別「應該要」和「想要」

只要我又陷入這種累死人的模式,我就試著分辨哪些事情是我該做的,哪些事是我想做的。


大多時候,只要你記得心中想達成的目標,就會發現即使是最無聊的「應辦事項」都隱含著「想要」的元素。比如「我應該上健身房」,意味著「我想要感覺很棒」。


如果你知道這些該做的事最終會讓你快樂起來,那就去做吧!


如果這個想要是出於恐懼和低自尊,而且會讓你感覺很糟,那就應該丟棄它,轉而投入為你帶來正向動力的事物。


五個慢下來的小祕訣

大家可能覺得每天時間都不夠用,不過如果活用以下小訣竅,就可以讓時間在你掌握之中:

1.吃東西時,慢慢吃。坐下來,一口一口地,好好享受眼前的食物。

2.深夜記得關手機。訂個適合自己的時間,過了那個時間後就不再傳訊息或寄電子郵件。我通常是訂在晚上九點,隔天吃完早餐後才會看手機。

3.走出家門,站在屋外五分鐘,晴雨無阻。離開常待的地方一會兒,可以調整思緒,處理接下來的事,這效果就跟抽菸一樣,但是不用吸半根菸!

4.隨意塗鴉。工作結束後或睡覺前,除了滑手機、上網,簡單塗鴉更有益身心。只要一枝筆、一張紙,就可以隨手畫畫了。不用很會畫,光是拿筆專心塗著,對大腦就很有益處。

5.仔細環顧周遭環境。就算身處繁忙鬧區,只要暫時抽離,觀察四周,你的內心還是可以保持平靜。看看身邊的人,靜聽周圍的聲音,聞聞空氣的味道,感受衣服在身上的觸感、每一口呼出的氣息。其實你沒有真的靜止不動,只要一點點覺知,就可以沉澱、暫停一下。

本文轉載自小貓流文化《快樂一點點就好

快樂的祕訣是什麼?耶魯大學史上最夯課教授:先做三個深呼吸吧

 快樂有助戰勝新冠肺炎!耶魯大學史上最夯課教授:先做三個深呼吸吧


研究顯示.情緒與心理健康,跟免疫力息息相關。轟動耶魯的最夯選修課「快樂學」教授,透露在疫情中保持好心情的簡單方法,而且馬上就能做!

早在新冠疫情爆發前,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桑托斯(Laurie Santos)的快樂課「心理學與美好生活」,就已經是這所長春藤名校成立300多年來,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2018年剛推出,馬上有1200名學生同時選修。隨後,耶魯大學把這門課改名為「幸福的科學」,放到線上教育平台Coursera,兩年來吸引了50萬名學生註冊觀看。3月以來,隨著全球疫情升溫,學生數暴增超過兩百萬,而且還在增加中。


桑托斯認為,這反映出愈來愈多人希望在疫情期間,尋求方法來維護心理健康,而「這堂課提供了有科學根據、馬上可以去做的實用技巧。」


留著一頭棕色長卷髮,45歲的桑托斯,近來成為媒體爭相訪問的對象。所有人都想知道,面對疫情,讓心情保持快樂的祕訣是什麼?「先做三個深呼吸吧,」她建議,從最容易做的方法開始。以下是她接受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等媒體採訪的重點整理:


眼前,我們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處境。以往遇到危機,我們的反應通常是與朋友相聚、跟自己關心的人見面。我們會想去養老院探望祖父母,擁抱他們,或是去健身房跟其他人一起做瑜伽。


當壞事發生時,我們總希望跟別人在一起,但是,這次的病毒卻讓我們無法再這麼做,所以我們不僅面臨身體的健康危機,還面臨著潛在的心理健康危機。


我們都知道如何採取簡單的行動,例如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來保護身體,但是很多人卻不曉得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大家對疫情都感到焦慮、不確定和恐懼,這對我們的免疫系統也不好。有證據顯示,當你產生很多負面情緒時,更容易感冒。


面對疫情,關注我們的情緒和心理健康,同樣重要。所以我們製作了一系列的迷你Podcast,針對疫情期間的不同問題,提供建議,例如隔離時如何保持社交連結、如何避免因為恐慌而不停滑手機、如何避免親密關係受到影響等。


這不是老生常談,我們提出了研究、圖表和隨機對照實驗,讓大家知道這些建議都有憑有據。


快樂的祕訣是什麼?很多人以為快樂來自擁有大量的金錢、物質或讚譽,但研究顯示,快樂其實與你的行為和心態有關。(看更多:網購也買不到快樂? 少買東西的人就是比較幸福)


快樂的祕訣1:社交

首先,從行為來看,從事社交活動可以讓人感到快樂。快樂的人會花很多時間跟人互動,而且他們最常跟朋友和家人聚在一起活動。但疫情時期必須保持社交距離,意味著我們無法與自己關心的人進行肢體接觸,社交活動會有困難。


儘管如此,研究發現,就算無法與他人實體相聚,透過Zoom或FaceTime等視訊軟體在線上與別人即時互動,也可以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與人連結方式,我可以看到你的面部表情,聽到你的聲音,我們可以一起大笑等。


雖然不完全一樣,但這種線上碰面,至少模仿了人類作為社會性靈長類動物,平時自然而然與別人建立聯繫的很多互動。


舉例來說,我現在常常用Zoom跟我媽媽視訊,我很希望能開車到麻薩諸塞州去看她,讓她可以抱抱我,真能這樣當然最好,但視訊也不錯。疫情時期,我們絕對需要善用所有想得到的方法,來維持人際連結。


快樂的祕訣2:助人

其次,快樂的人通常都以他人為主(other-oriented),也就是說,他們專注於他人(而不是自己)的快樂。很多人以為,快樂就是要以自己為中心,強調自我照顧和善待自己,特別是疫情當前,現在不是更應該多關心一下自己嗎?


但研究顯示,快樂的人往往更關心別人,他們會向慈善機構捐款,投入時間擔任志工。隨手行善,不僅有助於增進個人的快樂,對社會也有積極影響。特別是現在。


例如,我在耶魯有個學生叫做艾爾肯(Liam Elkind),他聽了我的課,跟幾個朋友在紐約成立了一個名為「無形之手」(Invisible Hands)的組織,專門替那些因為疫情無法外出的老人與弱勢者,採購食品雜貨和藥品。(看更多:研究顯示:想快樂就不要提早退休、不要買房子,也不要當律師)


結果,他們很快就號召了上萬名義工加入。我看到新聞報導時,起先只覺得這個年輕人好了不起,後來才發現,原來是我的學生。


他最近來上我的Podcast,談到他從我的耶魯快樂課,學到了助人和建立社交連結的重要。看見他把課堂所學化為行動,而且幫助了那麼多人,真的很棒。


快樂的祕訣3:專注當下

第三,快樂的人通常都有一定的心態,他們傾向於看見事情的光明面,尋找一線希望。同時,快樂的人往往更加「專注於當下」(be present),察覺正在發生的事情,留意自己身體的感覺。


面對眼前這場危機,練習正念冥想,會非常有效,它讓你專注於當前,所以你比較不容易分心,不會一直想著要去哪裡買下一捲衛生紙,或掛念某個親戚發生了什麼事情。


疫情確實讓人很不開心,但我們有兩種選擇:我可以選擇接受現實,繼續前進,盡一切可能保護我的免疫系統、我的心情和我的家人;或者我也可以讓自己成為疫情的犧牲者,飽受折磨。


我們提出這些建議的用意,就是希望告訴大家,有一種方法可以讓你做得更好,讓你在面對困境時告訴自己:我對眼前的情況有一定的控制權,我要把它視為挑戰,全力以赴。


例如,我自己學到了一種有用的心態,叫做「斯多噶挑戰」,這是哲學教授歐文(William Irvine)提出的概念。斯多噶學派一向認為,我們應該把人生的各種逆境,當成鍛鍊韌性的機會。


斯多噶挑戰:把逆境當鍛鍊

所以,用斯多噶挑戰的心態面對危機,就是認真思考,日後你想怎樣看待這場危機。你當然希望自己打贏了這一仗,可以自豪地跟孫子說,「我撐過了2020年新冠肺炎,變得更強,而且還幫助了別人。」


也就是說,即使眼前情況這麼糟,你也可以轉換視角,從恐慌變成挑戰。這種視角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不僅讓我在情緒上更正面,也促使我採取行動,不再那麼無力。


我現在常做幾種靜心冥想,一種是「感恩」冥想,想著生命中那些值得感恩的事物。(看更多:107歲神奇女人戰勝新冠肺炎 這是她第二次抗疫成功)


另一種,是「慈心」(Loving kindness)冥想,我會讓自己坐好,先想著生命中最關愛的那些人,「祝她快樂」、「祝他健康」,然後逐漸轉向其他人,可能是某些比較難有好感、甚至很難搞的人,我也會一一祝福他們。


過程中,我還會祝福自己:祝我快樂、祝我健康、祝我把自己照顧好。有些人可能不習慣這麼做,但研究顯示,這種練習對於防止過勞非常有幫助,而且也是自我疼惜、善待自己的好方法。


當下,你能做些什麼讓自己的心情變好些?做三個深呼吸吧,這個建議聽起來很普通,但它對於控制焦慮非常有用,可以調節你的交感神經系統,關閉在壓力下「戰或逃」的反應模式。(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