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8日 星期三

聰明人為什麼不見得擅長策略?

大家通常都認為,擬定策略的工作,應該由聰明絕頂且學業成績優異的人來負責。不過,只因為這些人對策略很感興趣,並不表示他們一定很擅長制定策略。

聰明人的問題在於,他們習慣尋找「唯一」正確的答案;可惜在策略方面,你可找不到單一的正確答案。策略所需要的是,對於不確定的未來做出選擇。即使你耗盡全力,也不可能找到唯一正確的答案。因為根本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其實就算是在事後來看,也不可能判定某個人的策略選擇是否「正確」,因為我們無法把已選擇的做法與未中選的所有做法,放在一起做比較,判斷它們的相對品質。在策略上,並沒有雙盲實驗(double-blind experiment)。


想要成為優秀的策略人員,我們就不能要求一定要找到正確答案,也不能期望因為找到正確答案而獲得讚賞。最優秀的策略人員不會因為不確定性和模稜兩可的情況,就卻步不前;他們擁有足夠的創意,能夠想像出實際上可能存在或可能不存在的各種可能性,並且願意嘗試探取行動,也清楚知道隨著事情的發展,會需要修改甚或完全改變原來的行動方案。


這類人的根本特點在於擁有彈性、想像力和復原力。不過,並沒有證據顯示這些特質跟純粹的智慧之間有何關連。已故的組織學習專家克里斯‧阿奇利斯(Chris Argyris)為《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所寫的經典文章〈教聰明人學習〉(Teaching Smart People How to Learn),便提出了相反的看法。阿奇利斯研究了策略管理顧問之後,發現聰明人通常都比較脆弱。他們需要覺得自己是正確的,而且其他人必須認可他們是對的。這兩個條件若有任何一個不存在,或兩個都不存在,聰明人就會變得防衛心更強,而且很難化解這種防衛心


這並非表示聰明人應該被排除在策略以外。不過,這的確意謂著,策略不應該如同在策略顧問公司裡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一樣,變成了專屬於高智商分析高手的單一文化(monoculture)。多元的思想和態度,有助於規畫出傑出的策略。它不僅需要有成功經驗的人,也需要有過失敗經驗的人。它需要擁有豐富想像力的人,也需要從過往經驗裡培養復原力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需要每個人彼此尊重各自擁有的不同特質,可是對於眾所皆知最聰明的人來說,這一點通常都是最難做到的。(原文)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馬斯克:三步驟思考,讓我邁向成功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說,三步驟思考、決策程序,是我的成功密碼。



才46歲,馬斯克已經創辦3家顛覆性、市值數百億或千億美元的公司,包含他共同創立的線上交易支付平台PayPal,以及目前依然由他領軍的特斯拉和SpaceX。


當然還有Solar City,這是馬斯克參與創建,後來特斯拉以26億美元收購的能源公司。


乍看之下,很容易把他的成功歸因於,他應對亟待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天才般的創造力。


馬斯克自己則是說,他15年來,每週工作100小時,直到最近才減少到85小時,即使減少了,也相當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


也有傳聞說,他沒有所謂的午間用餐與休息時間,總是一邊做事、一邊進食,有時是開會,有時是回覆email。


然而,努力、不眠不休不一定會帶來成功,關於這一點世界上已經有太多例子。那麼,馬斯克的創新、創造力與成功之間的關鍵連結究竟是什麼?


其實,與馬斯克一樣,以燈泡點亮世界的愛迪生和奈米科技之父理查.費曼(Richard P. Feynman)等絕世天才,都用獨特的思考方式,加速學習、解決困難問題,並帶來偉大的發明。


那麼他們的思考與決策模式什麼呢?


第一原理思考法

接受TED總監克里斯•安德森訪問時,馬斯克將自己的創造力和成功歸功於第一性原理思考。他說,「我確實認為這是幫助思考的好框架。一般來說,它的含意在於,把事情簡化到最單純的本質,然後由此開始推理,而是不是透過比較」。


「在大部分生活經驗裡,我們傾向用比較來找原因,也就是看別人的經驗,但這基本是在拷貝別人的作法,然後微調而已」,馬斯克說。


第一原則思考基本上可以讓人積極地去質疑和挑戰種種對現況的假設,從零開始開始創造新知識和解決方案。不帶偏見,就像一張白紙。


而相對的,透過比較來思考,則是基於既有的假定、信念,往往涉及絕大多數人認可的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


兩者的差異在於,第一原則思考可以幫助你想出獨特的解決方案,用其他人甚至還沒想過的方式處理棘手問題。


在實踐第一原則思考法時,馬斯克建議三個遵循步驟:

步驟一,認清和定義好你的假設

從事業、健康來舉例,可能的假設如下:

•「要讓生意成長,將需要投資一大筆錢」。

•「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運動,達到減重目標」。


步驟二,拆解問題,讓它回到最本質

所謂本質,基本上就是最根本的元素。


馬斯克在訪問中舉例,「有些人會說『電池組真的很貴,而且價錢大概就是這樣了,降不下來』。一般來說,每千瓦時成本要600美元,未來大概也會是這個價」。


他繼續說,如果運用第一原則思考法,你會說「電池用的材料是什麼?那些材料的市場價值有多少?它包含鈷、鎳、鋁、碳,把它拆解到最基本的物質後,你可能會問『如果我們在倫敦金屬交易所買,這些原料會要多少錢』?」


「我們得到的結果可能是每千瓦時80美元。因此,顯然你只是需要想怎麼用聰明的方式取得原料,然後組成電池,你就可以把成本壓低到別人意想不到的程度」。


第三步驟,從頭制定解決方案

當你識別並把問題拆解成最單純、最基本的元素,就可著手新的洞見。


從前面舉的假設問題來練習看看。


「要讓生意成長,將需要投資一大筆錢」


要怎麼讓追求獲利的事業成長,那勢必是要銷售產品或服務給更多客戶。


開發新客戶要很多資金嗎?不見得,但會需要成本低廉的接觸新客戶管道。


那麼這些管道掌握在誰手裡?我如何創造雙贏,也就是讓掌握管道的人也獲得好處,那麼或許他就願意讓我用更優惠的價格,使用他的管道。


「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運動,達到減重目標」。


達到減重目標,我到底需要做什麼?多運動一點,也許一週五天,每次達到一小時。


那麼如果挪不出那麼多時間呢?我還是能達到目標嗎?


也許,我可以把每次的時間縮短到15分鐘,但改成高強度的運動,讓全身燃脂。


通常遭遇複雜的問題時,我們習慣找前例。第一原則思考可以是一種跳脫群體心態的有力方式,跳脫框架,用創新的方式擊破問題。(原文)